中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大幅提高。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健康中国说——2020防骨折大会上,专家指出,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第一次骨折,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都是需要就诊的信号。
健康中国说——2020防骨折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在会上正式发布2020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表示,中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大幅提高。中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
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或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所谓的脆性骨折就是站立的高度和较低处的跌倒造成的骨折,严重情况下有时咳嗽一下就造成了椎体骨折。同时,常常发生的除椎体以外,还有桡骨远端和髋骨骨折。脆性骨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髋部骨折后每5人中就有1人在1年内死亡。
章振林教授表示:“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预防第一次骨折,因为骨质疏松可以出现多次骨折,出现椎体或者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往往给个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章振林教授建议公众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远离骨折威胁。
在防骨折大会的线上环节,多位专家从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预防、治疗、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向公众科普了详细的骨骼健康知识。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梅教授表示,骨骼健康防护贯穿生命全周期,均衡饮食、充足光照,提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章振林教授建议,骨质疏松预防的关键是早诊断,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都是需要就诊的信号;40岁以后做第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北京医院骨科主任薛庆云教授指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孩子和成年人都要保持良好的运动方式和习惯,积极的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中老人更要运动,通过改善肌肉质量,更多保持骨量,逐渐提高反应能力,进而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从治疗角度出发,强调骨折患者必须及时、正确地就医,并采用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积极治疗。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宣传员白岩松向公众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认识、了解、重视骨骼疾病,这是治疗和预防的第一步。其次,要传播正确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第三,防止跌倒对于中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跳广场舞、重新装修老年人居家环境、穿着合适的鞋等,都有利于预防跌倒及其引发的骨折。
据介绍,此次大会是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2020年重要内容。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办公室联合发起并指导的健康传播项目,至今已持续开展十五年。2020年该项目将以开展健康骨骼、糖尿病防控、心血管疾病防控和乐享健康生活等一系列疾病防控项目,同时将着力打造“健康中国说”系列联合发布和在线直播活动。(记者 李亚南)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