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 正文

青少年抑郁情绪家长要重视 抑郁问题应如何治疗?

何蕊芳介绍,青少年面临学业、升学与交友等方面的压力,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们,身心都处在不稳定状态,时常感到彷徨和迷茫,而父母对这一变化没有充足准备,难免无意识地打压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加。

“一部分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甚至会主动要求家长带自己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也有一部分孩子初期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些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至逐渐失去自知力,出现了社会功能损害,这才引发家长、老师的关注。”何凡说。

“过来咨询的学生,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会给父母造成负担,也担心自己的求助行为会被老师和同学另眼相待,这种‘病耻感’让他们不能及时寻求帮助。”郭凤说,“与之相反的是过度炫耀,有的学生在公共场所毫不避讳地谈论自己得了抑郁症,甚至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诊断报告,这体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知,不重视仍占大多数。

“能够早期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父母并不多,大部分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社会功能,如孩子的学业有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对于孩子的焦虑,烦躁,发脾气等情绪变化,很多父母会理解为孩子可能到了青春叛逆期,等青春期过去自然就好了。”何凡告诉记者,有些经过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孩子为抑郁症后,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是为了逃学而装病的。

当前,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在曲珊看来,这种重视还欠缺一些客观理智。

“现在有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化的倾向,有点风吹草动就给孩子扣上有心理疾病的帽子。也有人觉得可以不用看大夫,自己在家里调整就好了,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曲珊说。

曲珊告诉记者,抑郁障碍也分轻重,轻症病人不能过早地扣上重度抑郁的帽子,即使是重度抑郁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能治疗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及时向心理、精神医生求助。

帮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防患于未然

近几年,在国家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背景下,到专业机构咨询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和家长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青少年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加强,家长也有了更科学的态度。”曲珊说。

那么抑郁问题,应如何治疗?

“如果是轻度抑郁症,在心理治疗资源可获得的前提下,首选心理治疗为主,持续3个月再进行评估,如果是中度及以上,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心理治疗,需要综合干预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何凡介绍。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时还要辅以饮食、运动、光照等治疗,比较严重的需进行物理治疗。”张财溢说。

比起治疗,帮助青少年摆脱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才能防患于未然。

“现实环境中或多或少都有压力,包括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作为家长,首先要允许青少年出现负面情绪,发觉孩子有负面情绪后,避免慌张,甚至抱怨。父母最应该做的,首先要接纳、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并帮助孩子寻找负面情绪的来源,帮助孩子解决引起负面情绪的压力源。同时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增强情绪调节能力。”何凡说,“青少年自身对负面情绪、压力的认识和解决能力不足,需要由父母、老师等参与和帮助。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调节负面情绪、缓解压力的能力。”

“从学校视角看,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科普工作,同时,多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活动,营造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也要制定详细的危机干预流程,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要立刻按照流程开展工作。”郭凤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起,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与兰州市教育局合作,在兰州市中小学构建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体系,组建心理危机专家团队,帮助青少年及时化解心理危机。兰州市多家学校还加入甘肃省精神卫生专科校园联盟,让遇到心理障碍的学生,享受专业医疗机构绿色就医通道,同时心理医生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促使更多家长、教师掌握心理危机应对策略。

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帮助青少年塑造“美丽心灵”正迎来更多良好外部环境。其中,“三孩政策”的放开,会让更多独生子女有家庭玩伴,这有助于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而“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减轻青少年负担,更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光明日报记者 秦伟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情绪低落 青少年 抑郁情绪 抑郁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