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 正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士二代”衣钵相传_今日最新

“未来,我将像您一样,不惧风险,作出新一代护理人的贡献。”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传的是治病救人的理想,承的是尽责担当的信念。2023年5月12日,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福建卫生报记者带你走进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厦医二院)看看“护二代”的传承。

执意护理专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为妈妈那样的人

对厦医二院神经内科护士长高艳琴来说,1996年入职厦医二院后,生命中最璀璨的青春时光已经全部奉献给了护士这个岗位,“刚开始我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是工作分配和父母的意见,但是慢慢我发现,自己爱上这个职业了……”

“阿姨,今天感觉咋样?腿抬起来动动,咱们慢慢的……”

“叔,咱们翻个身,换个舒服的姿势……我看看,这块儿有点压红了,我给您垫个枕头,侧着睡会儿。”

…………

在病人面前,高艳琴言语温柔,对患者轻声安抚、微笑鼓励,她走过的病房充满了轻松、融洽的氛围。

从病房里出来,高艳琴介绍说,神经内科住院的多是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意识障碍、活动障碍、感觉障碍的患者,他们的疾患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卒中、脑出血等,这些病症的致残率高,很多都有后遗症。

连续十七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让高艳琴在业务技术上成长并成熟,而后十年的管理岗位的历练,让她积累了较多的护理管理与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她很感谢这份工作带来的荣耀感。

“虽然在医院里干护士,可很多时候,自己家里人生病都没办法照顾,尤其是孩子生病,作为一个母亲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觉得亏欠家人,亏欠女儿太多太多……不过,这份工作就是这样,没办法。”高艳琴和很多医务工作者一样,说起家人,除了觉得亏欠,更多的是感谢和感恩。

女儿从小就非常独立、懂事。每次高艳琴上夜班回来,女儿从来都不会去打扰她。让高艳琴特别感动的是,女儿刚读小学一年级就懂得疼惜妈妈,有时夜班回来女儿便会为她下饺子、煮面条。

“从事护理工作,是我自己的选择。”在每个小孩眼里,妈妈都是最漂亮的。高艳琴的女儿李克湘也不例外,儿时的她最爱看妈妈穿着白色护士服的样子,觉得极美。兴许是看惯了妈妈的忙碌和辛苦,去年,李克湘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李克湘执意选了护理这一行。“自己选择的职业,就算辛苦也心甘情愿。”

高艳琴(左二)向实习护士示范护理技巧

干一行要爱一行

做患者的知心“天使”

从93年进入厦医二院后,林志华就在内科扎下了根,经历了大内科的多次分科,见证了内科各个专业的独立和发展历程。在平凡、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她不断地积累和收获,从一名年轻的护士成长为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和管理经验的护士长。

“护理工作是真的很苦很累,但是我能熬得住。”林志华说,在小时候她就常常在农田干活,挑过米、种过菜,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对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同龄人,护理工作又相对算是轻松的。”

在林志华看来,病人们说他们是来求医的,一个求字,表达了他们多少无奈和期待,“我们不能让他们身体遭受病痛的同时,再让他们的心情沉重,每个护士只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让病人进入医院就像回到家一样的温暖和自在,我们的病人就会多一份关怀少一些无奈。”

“对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这句话经常被林志华挂在嘴边,用以提醒护士们时刻把护理安全记在心头。病人的事无小事,即便是打针、发药这样最简单的工作,也丝毫不能放松警惕。林志华这样要求别人,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在她看来,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是做一名护士的基本素质。

“妈妈太忙了,忙得几乎没有时间陪伴我。”说到对母亲的工作印象,女儿赵嘉琳脱口而出,每天都是早早出门,晚上最早也是七八点回家,甚至值夜班时还不能回家。小嘉琳那时候不理解母亲,会在节假日纠缠着要妈妈陪自己玩,或者央求她带自己一起去上班。

“小时候总埋怨妈妈,长大后却为护士妈妈而骄傲。”赵嘉琳回忆,上幼儿园时,妈妈总是最后一个来接孩子,她经常因此难过。懂事后,知道妈妈下班晚,是因为要照顾病人,她逐渐理解了妈妈的工作。

在妈妈的熏陶下,大学填志愿的时候,赵嘉琳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

“干一行要爱一行,护理是靠技术和责任感吃饭的,你要想工作突出,就需要付出更多,日常工作中小心细致,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林志华告诉女儿,并对她的选择表示支持。

林志华和女儿赵嘉琳

心存善良

守住心灵的契约

从小就在医院长大,能够像母亲一样——白衣执甲,是二院肝胆外科陈舒云儿时就在心底埋下的种子。2018年,陈舒云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毕业,如愿穿上白衣,成为一名护士。孩提时,对母亲认真工作的记忆,成为陈舒云工作的莫大动力。对她而言,护士最美好的品质就是“善良”:护理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对人对事都充满善意,心中就自然会更加美好和快乐。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陈舒云的准则。对她的病人来说,这个年轻的小护士是“定心丸”,细微的需求都被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陈舒云回忆,第一次落泪是在3年前,当时她护理一名20多岁的罹患肝癌晚期的男子。男子住院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期发病后很痛苦,最终还是走了。男子的父母哭得很伤心。为了表现自己的专业,陈舒云强忍泪水送走了该男子。事后,陈舒云回到自己房间失声痛哭。

陈舒云与患者亲切交谈

对陈舒云来说,妈妈不仅是她职业上的引路人,更是她的心灵导师。每次遇到困难,陈舒云总会找妈妈“取经”,妈妈也不厌其烦地传授工作多年的经验和智慧。有时候家庭聚会,母女俩的聊天话题也常常围绕着医院的事情,絮絮叨叨、其乐融融。

“每次在门诊遇到肝胆疑难杂症或肿瘤患者,我都想尽全力帮助他们。尤其是看到患者和家人渴求的眼神,我不敢辜负,更不忍辜负。”陈舒云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将守住那份心灵的契约,陪伴每一位患者,走过他们最需要帮助的那段路。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