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灸和三伏灸有什么区别?
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指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疗法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在背部穴位敷以辛温逐痰,走窜的药物,起到温阳利水,驱除肺中内伏寒邪,补益人体阳气,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它能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做完三伏灸要注意哪些事项?
1、2-3岁幼童不要超过20分钟,若有红肿取下。
2、穿宽松的、吸汗的棉质服装。
3、忌食发物和冷品,如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另外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4、贴后不宜待在空调房。
5、成人贴药时间不超过1小时。
6、12小时内不能冲凉及游泳。
7、穴位贴敷别自己动手,要经专业人士。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