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漏尿”是产后的正常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产后尿失禁是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表现。
除了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还会表现为腰骶疼痛、盆腔疼痛、脏器脱垂、便秘等,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资料图】
3月8日晚,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特别的节日,福建卫生报《大医生开讲》直播聚焦女性健康问题,邀请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盆底康复专科主任医师王芗斌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物理治疗部/盆底康复专科副主任治疗师刘燕平做客直播间,在线探讨如何进行科学的盆底康复。
直播中,两位专家与网友互动良好,还送出了女神节特别福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盆底康复专科专家号免费挂号服务。让深受盆底肌功能障碍困扰,又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的患者少走弯路。截至目前,多平台在线观看与回看人次超27万。
很多人对盆底肌不大了解,它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功能?王芗斌教授特地将模具带到直播现场,详细讲述了盆底肌的位置:在骨盆底部,像吊床一样连接于耻骨、尾骨和左右两个坐骨之间,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以及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困扰和相应的康复方法。
哪些因素会影响盆底肌功能
刘燕平把盆底肌功能简单概括为“4s”:
Support支撑:支持盆腔脏器在正确位置;
Sphincter括约:在腹内压增加时,控制尿道闭合;恰当时候,盆底放松进行排尿;保持肛门三角控制排便;恰当时候,盆底放松进行排便;
Sex性生活:维持性冲动和性生活;
Stability稳定:维持骨盆和脊柱稳定,协助脊柱缓冲。
王芗斌教授指出,妊娠期盆底组织会失去弹性、松弛;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直接损伤、盆底神经直接损伤;年龄增大及生化代谢异常,如雌激素水平低下;长期腹压过大(肥胖、慢性咳嗽);以及有过盆腔手术史等等,都会影响盆底肌功能。
盆底肌受损日常如何预防
刘燕平介绍,盆底肌受损会出现这5种症状:
膀胱相关症状: 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尿不尽等;
肠道相关症状:便秘、粪失禁、排便困难等;
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
疼痛:慢性盆腔痛、分娩后会阴/疤痕疼痛、术后疼痛、骨盆带疼痛;
性功能:性生活疼痛、阴道松弛、盆底肌无力/痉挛、盆腔疼痛、外阴疼痛。
对此,王芗斌教授提醒,有以上症状的人群,不仅仅是产后女性,还包括围绝经期女性、男性、儿童等,甚至一些无症状人群,高危人群都应该及时筛查,进行预防训练指导。
王芗斌教授建议,剖腹产后的女性更需要盆底肌修复。“在整个怀孕期间,随着子宫不断增大,盆腔负重越来越大,盆底组织在这种重力的慢性牵拉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造成盆底支持能力的减弱,增加盆底功能受损的风险。”
如何科学地盆底康复训练
刘燕平建议产后42天即可进行盆底肌体检,而且不论任何时候介入均有意义,但早预防,早康复。
对于盆底肌训练的方法,刘燕平现场支招,有感知训练如腹式呼吸训练,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盆底操”训练,另外结合功能性活动训练如臀桥训练、踮脚/下蹲训练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代偿,不要憋气,避免使用腰部、臀部及大腿内侧肌肉用力,训练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直播间留言区互动)
王芗斌教授表示,目前盆底康复的治疗手段有很多,如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等,其它如阴道哑铃等,在精准评估基础上制定整体康复方案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盆底康复专科的治疗特色。
据了解,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特色专科之一,近年来,盆底康复专科通过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康复治疗团队依托美国南加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骨科与运动康复、女性健康/盆底康复合作项目,融合中西医康复技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和孕产后各阶段常见功能障碍,开展规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盆底和孕产康复服务。
直播结束后,王芗斌主任的一名博士生,主动联系加入卫生报女性健康交流群,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